第三百一十九章 主席的决策(2 / 2)

我考虑西北工业基地是我们增强自身实力的动力源泉,是我此行的关注重点,西南渴望得到的资金、武器我们并不需要,这些消耗品有多少都有用完的时候,用不好同样会带来惨重的失败,我们有自己的发展之路自力生、艰苦奋斗、夯实基础、积累人才

我将尽力为工业基地争取来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实验器材、大量冶金、机械、电子、光学、化工、原子能等自然科学资料书籍,争取让河西大学、包头工学院、陕西自然科学院中的佼佼者有机会进入西方著名学府、实验室学习、深造、研究,拉近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距离

有了这样的助力几大工业基地必将走向快健康发展的轨道,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生产出国内急需的钢铁、有色金属,光学仪器、电子器件,加工生产出一系列的式装备、充足的弹药,用不了五年就会让世界刮目相看,就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救命稻草”

这样的表态足以让在场所有的人感受到他的真诚、能力和勤奋,他的思想确实太前,以至于这些老革命者有点跟不上他的思维一套一套的理论、计划丰富壮大着党的事业

**很是欣慰地看着站在那兴高采烈描述未来发展前景的陈海松,很是感慨,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他全程参与了18年的艰难奋斗历程,也是苏联式的革命路线的最大受害者虽然是一大代表却因出身农民得不到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代表尼可洛斯基的信任

28岁的他回到湖南后依然热情高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安源煤矿发动工人、深入到乡村创办讲习所领导农民运动国共合作后奉命加入国民党担任中执委、宣传部长

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者时首先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当三大起义失败**失去了几乎所有革命力量时毅然率领残部数百人进入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建立了红色根据地,走上了不同于苏联城市暴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个只当过半年兵的文弱书生就这样开始走上武装割据的艰险征程,在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援的情况下深入山寨收编当地民众武装,苦口婆心稳定队伍,把支部建立在连上增强农民武装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断取得胜利,革命力量逐步扩大

到三三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的闽西赣南地区建立了数万平方公里的苏区,拥有**万红军,连续打破敌人三次围剿,极大地震撼了敌人也为王明委派的在上海无法立足的临时中央、大批的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学习的留苏干部提供了安定的革命环境

可惜这些头脑简单的狂热者们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敌人的实力很快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行土地革命建立了银行、发行钞票,接收了红军指挥权,用革命的武装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要像建国初期的苏联红军那样打败帝国主义干涉军、白匪军

他这个土生土长、没有朝过圣、喝过洋墨水、只知道游击战运动战的农民领袖,根据地真正的主人自然被排挤到政府部门、远离了权力中心看着大量的伤员、不断传来的败讯让体弱多病的他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长征前差点被留在苏区无法参加战略转移